经典案例
首页 > 经典案例 > 工程建设 > 工程建设子类

某小区海绵城市雨水工程

2017-02-21 来源:
作者:

  • 小区竖向图
  • 平面布置图
  • 雨水花园大样图
  • 下凹式绿地大样图
  • 居住区内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
  • 传输型草沟大样图
  • 居住区内传输型草沟
  • 雨水回用设施

某小区海绵城市雨水工程


   一、项目概况

    某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.75hm2,属于新建项目,共包括7栋高层建筑和1栋多层建筑(幼儿园),小区南、北、东三侧均为沿街商铺,且无围墙与外界相隔。建筑雨落管基本沿建筑南北两侧均匀布置,小区绿化率较高,生态化排水条件较好。


    1.下垫面分析
    该小区建筑占地面积1.08 hm2,绿地面积1.17 hm2,绿化率31.1%,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.54。
表01下垫面分析
下垫面
面积(m2 比例(%) 雨量径流系数
屋面
10814
28.84
0.85
浇洒道路
6943
18.51
0.85
小路
8081
21.55
0.40
绿地
11662
31.10
0.15
小计
37500
100
0.54

    2.道路竖向

    该小区地面高程23.50m-18.20m,南高北低,小区内部无明显道路低点。地下室结构顶板标高由南向北呈三级递减,分别为21.5m、20.5m和19.2m,车库顶板覆土1.3-2.4m。


    二、设计目标及原则
    1.设计目标
    (1)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%,对应设计降雨量25.5mm(某市),满足某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;
    (2)能够有效抵御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;

    (3)雨水径流外排污染物负荷削减率不低于60%;


    2.技术路线

    (1)对项目概况和所具备的基础条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,明确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各项规划、地区政策及其它相关基础条件,为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持。


    (2)建立水文模型,计算在不同重现期雨型情况下,实施海绵方案后整个项目区域的径流量、径流系数、管道溢流情况及风险灾害情况等;


    (3)根据定量分析结果,以生态、低碳、成本和效率作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,提出适宜于该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排水的设计方案。


   三、设计方案

    该小区主要利用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,替代雨水回用设施前的净化系统,从而减少投资。


    屋面雨水污染物较少,结合雨落管和地下管线的布局,将建筑周边绿地设置为下凹式绿地,雨落管直接散排,使屋面雨水在源头进行滞蓄、入渗和净化处理;在绿化面积较大的区域,结合景观方案,合理设置雨水花园,通过路牙开口和传输型草沟等导流措施,衔接和引导道路和硬质地面雨水径流就近接入雨水花园入渗调蓄。


    为充分利用雨水径流,小区绿色雨水系统构建按 《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》(DGJ32/J173-2014)、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(2011版)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,结合小区雨水管道布置,在3号楼北侧设置雨水回用设施,回用于小区道路和绿化浇洒。
 
    四、海绵设施

    该小区主要采用雨水花园、下凹式绿地、传输型草沟和雨水回用设施四种海绵设施。


   (1)雨水花园

    雨水花园主要布置在绿地面积较大,且综合管线较少的区域,作用为净化、滞蓄雨水。雨水花园分为蓄水层、换填层和碎石层三部分,其中蓄水层250mm,换填层500mm,碎石层350mm。雨水花园中设置盲管和溢流雨水口,且靠近建筑物或道路一侧应设置防水土工膜。


   (2)下凹式绿地

    下凹式绿地主要布置在建筑物周边,或地下管线较多、不适宜换填的区域。下凹式绿地不设置换填层,仅表层下凹150mm。溢流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就近接入雨水管道。


   (3)传输型草沟

    传输型植草沟主要用于传输雨水径流,底部不换填,草沟底坡度1%-2%。


   (4)雨水回用设施

    根据《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》(DGJ32/J173-2014),该小区所有绿化、道路浇洒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。日杂用水量为绿化和道路浇洒的日用水量之和,并考虑10%的未预见水量,共计48.57m3。综合可利用雨水量及用水量平衡数据,估算雨水收集池的容积为150m3;水池周转天数:150/48.57≈3.0d。


    该小区实际雨水收集面积1.28hm2,大于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(1.25hm2)。通过计算,本项目全年降雨量充足,年可收集雨量基本满足年杂用水量要求,不足水源由自来水补充,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.02%。